风景名胜

  2019年,白银市接待旅游人数1663万人次,同比增长24.85%;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7亿元,增长28%,旅游业新增直接就业人数5165人,增长10%。


  黄河石林


  黄河石林为国家地质公园、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。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、靖远县黄河流经段,距甘肃省会兰州市130千米。2004年1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、2007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。《大敦煌》、《神话》、《天下粮仓》、《惊天传奇》等电影、电视剧曾在此拍摄,更使黄河石林名扬天下。景区生成于21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早更新世,由于地壳运动、风化、雨蚀等地质作用,形成了以黄色砂砾岩为主,造型千姿百态的石林地貌奇观。


 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


 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。位于白银市会宁县会师镇。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、二、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而扩建的革命遗址。其主要建筑有红军会师楼及古城墙、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(文庙大成殿)、三军会师纪念塔、会宁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、红军长征将帅碑林等组成。其中“会师楼”始建于明代,是三军会宁会师的物证,也是会宁古城的象征。


  雪山寺


  雪山寺位于靖远县永新乡,距离白银市140千米,距平川50千米,距靖远县城80千米。在哈思山主峰海拔3017米大峁槐山的东侧,形似腾飞的凤凰耸立中央,四面山环水绕,是名贯古今的佛教圣地,因山顶积雪深厚,常年不消,远远望去,银光闪烁,蔚为壮观,有“雪岭堆银”的美称,为靖远古八景。

历史文化

  白银境内有伏羲、女娲的传说,有大禹治水的遗迹,有原始文明的彩陶和石器,有见证各民族纷争和交融的长城,有丝绸之路的渡口,有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圣地,有露天矿大爆破,有传统工业的发展,有恢复建市后的发展转型,共同形成了白银丰富的文化内涵。


  民族


  长期的民族大融合,使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具备各民族兼容并包的鲜明特征。农业和牧业可以在一个家庭同时出现;继承和发展蒙古族、回族饮食习惯形成了餐饮靖远羊羔肉;居室既有按中原习惯建造的瓦房,也有按陕北模式构筑的窑洞,还有游牧民族的帐篷。人的性格上也同时具备善良厚道、吃苦耐劳、剽悍勇猛、友善谦让等多民族散杂居地区的特点。


  艺术


  皮影戏


  会宁皮影戏历史悠久,韵味独特,内涵极为丰富,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历代民间皮影艺人把各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现实,采用皮影形式加以反映,内容大多取材于因果报应、惩恶扬善的神话故事,反映帝王将相、才子佳人的历史故事,歌颂济世英雄、彰扬志士上进的传说等等,以此反映忠孝节义、仁义道德以及社会伦理、家庭生活、人生哲理以及世故人情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优良品德。是民间传统道德直白生动的表现。 “灯影”腔是会宁皮影戏具艺术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唱腔。同时,秦腔,眉户兼而有之,唢呐调,打击乐,和“白口”,共同形成了会宁皮影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。


  打铁花


  景泰打铁花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流传于景泰的传统习俗,源于明代中晚期,盛行于清代,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。“打铁花”以炼铁炉、风箱为工具,以生铁、焦炭、木屑为原料,取材简易,操作简便,其原理就是利用木板击打炽热的铁液和木屑混合物,后在空中形成四处辐射的火花。是中国汉族民间习俗、民间艺术中富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一般所形成的“铁花”主要有“天女散花”、“鸿运当头”、“满天星”、“荧花遍地”等。由于其颜色吉祥,寓意美好,因此,喜欢通过“打铁花”来祈盼来年富贵吉祥,以及庄稼丰收。